近两年,因加装电梯一事而闹上法庭的案例逐渐多了起来,上个月还有上海一楼居民起诉加装电梯的。
当时一楼业主表示自己没有在加装电梯签字表上签字,自己签名被伪造,目前装好的电梯已经影响了他们的通风采光等,故提出拆除加梯的请求。
其实该小区2019年4月份就已经准备加装电梯了,一楼业主称当时业委会及物业征求意见,当时并未同意,更没有签字。因房子常年出租,且疫情导致自己很少来到该小区。故而到了2020年10月,一楼业主才得知该单装了电梯并且处于使用状态。
但是该单元一业主代表另有说法,他表示,一楼业主的签名确实由自己代签。但是当时一楼业主是在电话中口头同意此事的,并且电梯施工时,仍然联系过一楼业主,对方依旧表示同意此事。
双方各执一词,到底谁对谁错谁又能说明白呢?
再说广州市荔湾区一栋九层住宅楼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,3楼业主郭某对加装电梯持反对意见、因此导致该单元加装电梯延期,后电梯加装成功投入使用后,郭某要求缴纳加梯费用并使用电梯,但是其他业主不同意了。随后郭某将其告上法院。
因为加装电梯而对峙公堂的情况不在少数,这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思考,加装电梯不是一个零和游戏。任何事情也都有两面性,政策考虑了不同楼层的利益,总体而言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有益的,与之相反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无益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会认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。
因此,在开始商量加装电梯之前,我们就应该设身处地、与人为善的理性协商,以一种”与人方便,与己方便“的态度,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,也充分考虑邻里邻居的利益。
虽然我们无法做到百分百完美,但是我们可以争取做到相对公平,做到让相关体满意。这样就可以避免调许多不必要的邻里纠纷。